北师大二附中官微

二附中校友基金会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2016届党校讲座纪实

2016年4月12日下午4:00,在热烈而活跃的气氛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于昆老师在300座为2016届党校学员们带来了讲座“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

于老师用马克思的一句话作为开场:“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有同学立刻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机勃勃?”于老师根据同学的疑惑指出,许多人都会抱有这样的想法: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程度、环境质量等许多方面都非常发达,因此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生机勃勃”。但是大家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经过了一二百年的发展,而1978年才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抛去两个调整时期的五年计划,在起步如此之晚的情况下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便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一二百年的发展水平。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经过91年的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历了一段低迷时期;在此期间也确实有人质疑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行性,并对马克思主义是否仍然适应改革时期的中国提出了不同看法。

针对这些疑问,于老师展开了三方面的介绍:

一、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首先,这是中国先进分子在反复比较中做出的正确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两大矛盾,中国先进分子开始了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是 1864运动失败,建设资本主义的想法流产;19世纪80年代维新派想走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却以失败告终;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强调推翻清朝、走资本主义道路,却又一次经历了失败。这些一而再再而三的碰壁,说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可是,为什么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呢?有同学回答道:“因为中国是农业社会。”“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于老师赞扬了同学们的敏锐,她指出,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正是有两个原因:1.帝国主义不允许。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掠夺原材料的基地、变成倾销市场,他们不会允许中国强大起来与自己对抗。2.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开始发展, 正如毛泽东主席指出的“先天发展不足 后天发展软弱”,中国民资严重脱离群众。

那么在“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的情况下,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这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成功,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实现自身的解放,中国人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人就在此时提出“以俄为师 走俄国走过的道路”,因为,俄国践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解决中国出路的理论。

于老师强调,先进分子这样的选择基于这样一个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科学性。

1917年开始,和马克思主义一起传入中国的有一百多种主义,其中叫社会主义的就有十几种,马克思主义只是非常小的一个流派,它之所以最终胜利,还是在于它是正确的理论。

于老师指出,今天我们探讨的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它包含三方面内容: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它科学在有两大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唯物史观揭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民群众,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工人阶级,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通过暴力推到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

中国先进分子由此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反帝反封建,而且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它给人民以美好的憧憬,勾勒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制度。因此,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它更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原因。

于老师笑着由马克思主义阐发到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正确的理论能够发展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实践的行动,同学们在学习也是如此:首先要在头脑中有一个对未来的规划,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

二、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一百多年过去,马克思主义还能指导今日中国的社会实践吗?”

于老师再次强调,不论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以及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而且,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命运经历了一个由对抗到共存、到融合、到吸取的过程,已经越来越成为西方国家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药方。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观察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论工具和科学方法。

但是,于老师同时也指出,马克思主义也有局限:它研究的是一百六十多年前的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某些方面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再适用。这时就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行发展。

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于老师坚决表示,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因为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文化可以多元、经济可以多元,但是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同时,我们也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上个世纪的中国革命中,有许多革命者犯了教条主义的态度;今天的我们应当吸取经验,把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充实和丰富、创新和突破在讲座的最后,于老师指出: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子,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这样才能形成无坚不摧的力量,实现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国梦”。

支持键盘← →键翻阅图片